• <strong id="umak0"><wbr id="umak0"></wbr></strong>

    工廠化育秧設備與技術

    2016-08-16 點擊數:3284
         通過水稻工廠化育秧培育出的秧苗均勻、健壯、整齊,能夠為水稻機械化栽插提供標準化的秧苗。在南方雙季水稻生產地區,工廠化育秧能夠有效減輕“倒春寒”帶來的不利影響及爛秧現象,為水稻生產爭取時間。同時,該技術是減輕勞動強度,加快發展機插秧的關鍵,是實現水稻生產種子良種化、供秧商品化的有效途徑,也是實現水稻全程機械化的關鍵環節。
     
    1、工廠化育秧技術概要
    水稻工廠化育秧是利用現代農業裝備進行集約化育秧的生產方式,集機電化、標準化、自控化為一體,是一項現代農業工程與農藝結合的技術。其核心技術是通過專用育秧設備在育秧盤內播土、播種、灑水、蓋土,然后采用自控電加熱設備進行高溫快速破胸,適溫催芽及大棚育秧的先進工藝。
    工廠化育秧由播前準備、播種、育秧等環節組成。播前準備主要是對所育的水稻品種、育秧用床土、育秧秧盤等物料進行加工或處理,購置或調試、整理所需要的育秧工廠以及設備、機械;播種環節是在育秧工廠的播種車間通過育秧播種聯合作業機完成播種程序;育秧環節是在育秧工廠的育秧車間完成秧苗的綠化過程。
    2、工廠化育秧主要設施與設備
    (一)育秧工廠
    育秧工廠主要包括育秧播種車間和育秧車間(大棚綠化室)。
    育秧播種車間包括浸種池、破胸催芽暗室,并安裝育秧播種聯合作業機。其功能是完成水稻種子的浸種、消毒和育秧播種的程序。
    育秧車間是大型的獨立(或連棟)塑料大棚,主要功能是利用自然光溫條件保溫、保濕并進行秧苗綠化。大棚可采用熱鍍鋅鑄鐵管為立柱,塑鋼復合管為棚架,覆蓋無滴薄膜,一側安裝鋁合金推拉門,另外三側分別配備搖膜通風裝置。大棚規格可因地制宜。
    (二)土壤處理設備
    盤式育秧用的土應細碎肥沃,酸堿度適當,并經消毒處理。常用的設備有碎土篩土機和土肥混合機。碎土篩土機的碎土部分包括碎土滾筒和柵狀凹板,篩土部分為往復式振動篩。
    碎土滾筒的結構類似旋耕機的旋耕刀滾,土壤在碎土滾筒上的刀片打擊和凹板的擠壓、搓碾作用下破碎,落到往復式振動篩上,碎土通過篩孔落到滑土板上排出,較大的土塊則由篩面送出機外。土肥混合機主要有儲料料倉、給料裝置、計量稱、平皮帶、螺旋輸送式混合裝置等構成。
    (三)種子處理設備
    育秧用水稻種子需經精選、脫芒、鹽水浸種、清水漂洗和催芽等處理過程,常用的設備有種子清洗機械、脫芒機、催芽設備和種子消毒設備等。
    (四)育秧播種聯合作業機
    育秧播種聯合作業機由機架、自動送盤機構,秧盤輸送帶、鋪床土裝置、播種裝置、覆土裝置、噴水裝置、傳動裝置和控制臺等構成。
    作業時將一定數量的秧盤放到自動送盤機構上,使之逐個地被連續推送到秧盤輸送帶上,依次通過鋪床土、播種、覆土、噴水等裝置,完成各項作業后由末端排出。
    各工作裝置由各自的電動機通過三角膠帶傳動,并由控制臺控制其運轉或停歇。鋪床土、播種和覆土3種裝置的結構基本相同,一般結構均采用外槽輪排種(播)機構,只是排播量大小不同。
    有的機型在鋪床土裝置后面增設一個長條毛刷或旋轉毛刷輪,用以刷平秧盤內的床土。一臺育秧盤播種聯合作業機生產率通常為每小時300—600盤。
    (五)育苗設備
    在育秧盤內培育健壯秧苗的設備,需要將育秧盤置于能自動控制溫度和濕度的環境中。常用的設備有育秧架、發芽臺車、塑料大棚、供水設備和加溫控溫設備。
    (六)物料運送設備
    物料運送設備包括床土、育秧盤等物料的輸送機。育秧盤在整個育秧過程中都需要使用,按插1畝地用25個育秧盤,每套育秧設備負擔1000畝大田計,共需2.5萬個育秧盤,其投資額(以塑料育秧盤為例)約占全部設備總投資的40%,有些地方在育秧盤內加裝鈣塑紙或塑料薄膜襯套,待發芽后脫盤育秧,育秧盤數量可減少約80%。
    3、工廠化育秧技術的正確應用
    (一)基本應用條件和要求
    1.育秧工廠的規模
    工廠化育秧是集約化生產,正常投產后必須具有一定的規模,才會取得相應的效益。因此在建設育秧工廠前,應對育秧的市場進行深入的調研,針對供秧和機插秧社會化服務的需用量確定育秧工廠規模目標,制定設計方案,購置必備設施和機械,逐步投入正常運行。
    2.育秧工廠的建設與設備的配套
    建設育秧工廠、購置設備時,應以實用、節約為原則,并應選擇在鄉村交通方便、電力、用水條件具備,農民科技意識高,供秧方便的地方。設備的配套可采取逐步擴大育秧工廠的生產規模的思路,根據實際需要結合擬投入成本的大小來選擇工廠化育秧設備。如先購置能保證播種質量的播種流水線,而碎土設備先用人工處理,等有條件了再配齊其他設備;育秧季節不是特別寒冷的地區,一些育秧控溫設施可以省去等。但育秧工廠的建設必須充分考慮以后擴大規模的空間。
    3.育秧的要求
    (1)雙季水稻品種要搭配好,兩季水稻品種的生育期加起來不超過230天。
    (2)要推算好播種時間,計算好秧齡,一般早稻20—25天秧齡,晚稻16—21天,秧齡過長,影響秧苗質量和機插質量,分期分批播種,確保秧齡適齡機插。
    (3)如果每季的播種批數、周期拉的太長,會影響秧苗質量和機插質量,導致產量下降,整個播種批數不宜超過5個周期。
    (4)工廠化育秧設備只能培育秧齡不超過30天的帶土中、小苗,不能滿足無霜期較短地區雙季連作晚稻對秧苗的要求;設備的總投資較高,而利用時間較短。因此,發展育秧設備的綜合利用,如在非育秧季節培育食用菌類或花卉、瓜菜、果苗等,以提高經濟效益,對發展工廠化育秧具有重大意義。
    4.操作人員的培訓
    育秧播種聯合作業機運轉起來速度較快,操作人員必須熟練掌握技術要領才能保證其播種的質量和要求,而且將播后秧盤送入育秧車間綠化的過程,也與人工育秧有一定差別,因此操作人員上崗之前的培訓非常必要。
    5.相關技術的配套
    工廠化育秧只是水稻機插秧的一個環節,保證其質量還有機插秧前的水田耕整地、水稻機插秧、機插秧大田管理等方面的技術的配套,因此要重視相關環節作業的質量要求。
    (二)技術要點
    (1)床土準備
    ①取土:在上年的下半年晚稻收割后利用空閑時準備來年的床土。
    ②曬干:取回來的土要攤開曬干,含水率控制在10%左右。
    ③粉碎:曬干后的土進行粉碎,粉碎后的顆粒大小直徑在2—3毫米為床土,直徑1—2毫米的細土為蓋種土(素土),不能成粉狀,粉狀土易結板沒有空隙,不宜秧苗生長。
    ④過篩:粉碎后的細土進行過篩,去掉夾在土中的雜物和小石頭。
    ⑤攪拌:拌肥時可使用育秧營養制劑,營養制劑可使秧苗發根快,土壤消毒后可防止秧苗發生病蟲害;培肥、消毒、調酸三種要素可一次攪拌完成,但必須攪拌均勻。拌好的土就是育秧用的營養土。
    ⑥儲藏:把處理好的營養土用25千克的編織袋裝好等來年使用。
    (2)種子準備
    ①曬種:在選種前把種子曬1—2天。
    ②選種:用鹽水或泥水選種,選好后可開始浸種。
    ③浸種:浸種可起殺菌消毒的作用,使種子吸足水分,一般含水率在25%左右,浸種消毒后就可以破胸。
    ④浸種時間:浸種時間的長短應隨氣溫而定,氣溫高就短一些,氣溫低就長一些。一般10小時左右。
    ⑤破胸:高溫破胸就是將吸足水分的種子用50—60攝氏度的溫水浸種35分鐘,再放入破胸室中并保持38—40攝氏度的溫度,讓種子破胸。在這樣的溫度下,可以保證種子出芽快且整齊,破胸階段要特別注意其溫度,防止高溫燒芽。發芽最低溫度為10—12攝氏度,最高溫度40攝氏度,最適宜溫度為30—32攝氏度,長時間超過42攝氏度會抑制胚芽和胚根生長,根和芽死亡。破胸前不補水,破胸時要翻種,使種子發芽均勻。破胸后應適當補水,注意通風增氧。
    (3)秧盤準備
    工廠化育秧是選擇硬盤,硬盤規格為58×28×2.2厘米,雜交稻按15—20盤,粳稻按25—28盤?;顒佑脖P應加襯套(軟盤)。
    使用過的硬盤在裝土、播種前應完成清洗和消毒。
    (4)育秧生產(擺盤、墊床土、灑水、播種、蓋土等5道工序)
    ①床土厚度調試:調整排土閥門大小至張開度排出土正好填滿秧盤為宜,稍有過剩時,將秧盤土與秧盤的口面刮平,也就是22毫米。
    ②灑水量的調試:鋪完床土后進入灑水階段,調整水量不能過小或過大。水量過小,土壤含水量將不足;過激,易沖動床土不平。調整開水閥的最佳狀態,即灑水量以浸濕床土,使床土處在飽和狀態為宜。
    ③播種量調試:首先確定每塊大田的用種量和一畝大田的用盤數量,然后根據用種量計算每盤所需播種量克數,要多次調整排種速度,一直調到所需要每盤的克數為止。
    ④蓋土量調整:播種結束后接著蓋土,蓋土就是把種子蓋實,不要讓種子露在外面,一般厚度2—3毫米。播種整個程序完成后送進催芽室催芽。
    (5)催芽
    催芽是根據種子發芽過程中對溫度、水分和氧氣的要求,利用人為措施,創造良好的發芽條件,使種子發芽達到快、齊、均、壯的目的。催芽最好使用加濕加熱器進行蒸汽催芽,做到適溫催芽,溫度控制在30—36攝氏度之間。催芽時秧盤10個一疊,每疊之間要有一定空隙,使得熱氣能流通,一般要求在3天內完成催芽,發芽率達到90%以上。
    芽谷的根要整齊一致,芽長近10毫米左右,幼芽粗壯,顏色鮮白。適溫催芽時,當芽達到標準時在溫室慢慢降溫下煉芽,煉好芽后運到大田大棚硬化。最好是早晨,這樣可以增強適應秧田環境的能力。如果熱芽下田,幼芽受到驟冷刺激,容易產生死芽。晚稻育秧出芽后移出到大田要注意早上出盤,出去之后要及時用遮陰紗遮陽,防止強光照射。
    (6)苗期管理
    ①大棚秧苗整理:離開棚四邊30厘米,均等做三條1.5米寬的秧床,秧床要做到實、平、光、直。
    ②大棚秧苗管理:苗盤土要保持濕潤,苗葉要保持有水珠,若苗葉出現卷葉要及時灑水,晴天溫度過高,大棚邊膜要經常打開通風,傍晚把膜蓋好注意保溫。
    晚稻育秧秧苗管理要注意保濕,防止暴曬,必要時用遮陰紗遮光,一天灑水兩次,上午10點灑一次,下午4—5點灑一次。一般空閑的土質地就可以擺放,不需要進入大棚。
    在農技人員的指導下加強病蟲害防治及水肥管理。
    (7)秧苗運送大田
    ①脫盤:育好的標準秧苗進行脫盤準備栽插,脫盤時最好是用和秧盤一樣寬的起秧鏟起出,然后卷成筒放到運秧架上。
    ②筒式秧的擺放:運秧架做成多層架,每層只能疊放兩筒,疊放多了在運輸過程中震動易把秧苗折傷。有條件的最好將育好的秧盤平放。
    (三)注意事項
    1.處理好的裝袋床土和清洗消毒后的硬盤均應放在室內或用防雨布蓋嚴,避免風吹日曬雨淋和硬盤變形。
    2.育秧播種聯合作業機工作時應隨時觀察作業質量,發現問題及時停機調整;批次播種作業開始前,應檢查裝土、澆水、播種、覆土設備的狀況,必要時維修或調整;班次作業結束后,應清掃、保養聯合作業機,以保證播種作業的技術指標。
    對于育秧工廠所配置的其他設備,應嚴格按說明書進行調整、保養和維修。
    3.出苗階段及時補水。秧苗出苗階段由于大棚內溫度較高,蒸發量大,往往很難做到早上補水濕潤到晚上,尤其對于棚內多層育秧情況下,在蓋草的基礎上,每天要少量多次補水。頂層蒸發量大,一般要求播后每天補水3—4次;陰天每天補水2次,到齊苗時揭去稻草;中下層每天補水2次,陰天可不補水。出苗后以盤土發白,秧苗卷葉為標準,根據需要隨時補水,每次補水都要使盤土水分飽和。
    4.防止高溫危害。育秧大棚內晴天中午最高溫度可達40攝氏度以上,對秧苗生長有較大危害。如果采取遮光措施,對降低溫度有一定作用,但勢必影響采光。為此降溫應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通風,把門打開,把棚膜搖起來,以加快空氣流通;二是補水,中午通過補水能使溫度降低,采取上述措施能使棚內溫度不超過35攝氏度。
    5.增光。光照不足是工廠化育秧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為改善光照條件,立體苗架層間距不宜小于50厘米。秧盤在苗架上適當分開來(間距10厘米)對放,改善中下層秧盤的光照條件。2葉期后,上下、里外應定期倒盤,使秧盤受光均勻。6.防病。工廠化育秧由于溫度、濕度高,要嚴防惡苗病、青枯病、稻瘟病發生。
    版權所有:淮安大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仕德偉科技 蘇ICP備16009131號
    国产色视频网站免费
  • <strong id="umak0"><wbr id="umak0"></wbr></strong>